放生仪轨回向

栏目分类:

代放生最简易回向文


  我现在在修学上好像遇到了一个瓶颈,我们现在一直观照自己,发现自己起了烦恼,赶快叫自己放下。但是我们一直起烦恼,一直放下;又一直起烦恼,又一直放下……这个过程是修行当中必然产生的呢?还是说它就是一种轮回心?是不是成长过程一定会出现这种情况?这样的情况会不会一直延续下去?还是说有机会可以突破的呢?

  这个就是意识心,是轮回心,这个就是必然性,而且是成熟的过程。成长的过程需要重复,成长的过程一定要出现这种情况。可以突破的话,你一定要看看《六祖坛经》、《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》,或者是《传心法要》,或者是禅宗的《信心铭》…这个要慢慢来,慢慢来。开悟哪那么简单?大悟、见性?除非你是六祖的根器。像师父这么‘糟糕’的根器,都要搞四十年呢,四十年呢,对不对?四十年呢,所以不简单的。

  因此,你这个是一个过程,是很正常的,非常、非常正常的。尤其是你忙于在旅行社里面,大家都很忙,跟夫妻两个很忙,你用功的时间不够长,叫做不是很专修。当然,在这生灭无常的世间,你不了解,没办法体会万法皆空的道理,还不了解,空性的道理不容易体会。所以它就是重复、重复、重复、重复、重复……所以生命它是一种无聊的重复,生命是一种无聊的重复——重复的情绪、重复的生活,每天都是过重复的日子,最后叫做重复的轮回。

  所以,生命叫做无聊的重复,一直这样重复。但是这个是个过程,没有关系,有因缘的话你还是可以解脱的。平常还是要多念一点佛,慢慢来。像你这样的心情我可以理解,但是帮不上忙。唯一帮得上忙的是你自己用功,再看《楞严经》。可是《楞严经》很深你看不懂啊,看不懂啊。修学佛道哪那么简单?用讲的?不是用讲的这要用悟的。慢慢来。

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?


人生的意义是?

问:我现在没有工作,希望能够在佛教里面做点事。一边做一边学习佛教,并且从佛教里面,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。

答:知道要在佛教中寻找人生价值和意义,以此来安顿自己的生命,这就很不简单。

佛教讲到人生的价值,有四句话可能是大家都在念的。这四句话看起来目标高远,只要一点点地去落实,人生就非常有意义。这四句话就是四弘誓愿:“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,法门无量誓愿学,佛道无上誓愿成。”我想人生最高的价值,再没有能够超越得了这四句话的。这四句话可以是很高远,也可以是很实在。可以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,做每一件小事都可以用这四句话的精神去检验。

儒家也讲有四句话: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”志于道就是有远大的理想,据于德就是有崇高的道德,依于仁就是有真诚的爱心,游于艺就是有广博的知识。这四句话和四弘誓愿刚好可以对应起来,不过前后次序不同。比如说众生无边誓愿度,怎么样才能度众生?要有仁爱之心。依于仁才能够众生无边誓愿度。烦恼无尽誓愿断,烦恼从哪里来?烦恼就是从缺乏德养而来。能够据于德,就能够逐步实践烦恼无尽誓愿断的目标。法门无量誓愿学,刚好相当于游于艺。广博的知识,法门无量。最后的佛道无上誓愿成,那就是志于道。

代放生最简易回向文

可见,佛家与儒家在人生追求的目标上虽然有浅深的不同,基本上还是一致的。儒家说得很实在,佛家的精神则是超越时空的,气势更加宏伟,意义更加深远。那么,我们可不可以立足于儒家的根本,来实践佛家的法门呢?应该是可以的。我想,这就是人生的价值所在,人生追求的目标所在。

众生无边誓愿度,就是要不断强化我们的服务意识;烦恼无尽誓愿断,就是要不断强化我们的道德意识;法门无量誓愿学,就是要不断强化我们的学习意识;佛道无上誓愿成,就是要不断强化我们的人格意识。这四弘誓愿可以和这四种意识结合起来。我们的人生,无非是要为大众服务,有良好的自我修养,有广博的学问,有高尚的人格。

我们找到了正确的目标,就不要轻易改变,其他的一切都可以归到这四句话里面来。这四句话就是菩萨的精神,依照这四句话,就可以从一个凡夫经过不断地实践,最后达到成佛的高尚修养、高尚人格。这四句话我们也不要把它看作是要修多少辈子才能够修得完,不是那个意思。这四句话可以在我们这一辈子就能兑现,在我们生命中的每时每刻就可以兑现。只要每时每刻按照这四句话去做,那么每时每刻都是在实践四弘誓愿,都是在实践孔子所说的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”。

年轻人总是有很多妄想,实际那些妄想想来想去,最后总是走到最初的想法那里去。不管你想了多少,转了几百个圈,还是转到那个老地方去。所以年轻人首先要实在一些,不要去想到底应该怎么做,只要好好去做就行了。比如说你要考研,就一心一意学习功课,找一个合适的学校去报考,不要犹豫。比如想去做生意,那就创造条件去做生意。你要当心理咨询医生,那就好好地把这个工作做下去,不要犹豫。因为一犹豫,反来复去地,人生的光阴就浪费了许多。每反复一次,就是对生命的一次浪费。人生几何?要立志,要有道德,有仁义,有学问。犹豫会耽误很多时间。

标签:

返回列表
Copyright 2019-2030 善心放生网 善心放生网 网站地图sitemap.xml tag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