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生仪轨回向

栏目分类:

乌龟白眼病代放生河里能活吗

一边是放生,一边是捕捞,大概没有比这更吊诡的事情了。鲤鱼也算是实现了双重价值,放生的时候满足了放生者的愿望,帮助其实现了心理上的满足,捕捞的时候又遂了捕捞者的心愿,大概会为其带来一笔经济收入。
笔者无意贸然下结论,因为很多问题不是简单用是非就能说清楚的。显然,我们不能说放生者错了,他们也是一片好心,何况还是自掏腰包,可谓诚意十足来放生。放生者没错,那么捕捞者错了吗?好像也不是,他们只是捕捞又不是硬抢,谈不上对错。如果非要谴责他们的话,那无非是从道德上说起利欲熏心毫无爱心,这样的谴责其实多是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的隔靴搔痒。我们也很难说政府错了,因为政府压根儿就不在现场,什么都没有做难道也会犯错吗?如果非要扣上一顶行政缺位的帽子,那未免有些牵强,毕竟就是捞几条鱼,又不是恐怖暴力袭击,政府也不能时时刻刻出现。
既然没有人做错,那么这件事是对的吗?相信很多人通过直觉判断就知道肯定有什么地方不对头。甚至,在一番激烈的思考之后发现上述三方其实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。放生者难道仅仅放生就完了吗?这样的放生多少有些面子工程的嫌疑,虽然是自掏腰包,但是不得不说还是停留在自我陶醉的层面。放生过了就觉得自己的意愿实现了,至于放生的效果究竟如何则不会介意,反正内心的满足已经实现了。同理,捕捞者的急功近利是不言而喻的,经济效益最大化变成了唯一考虑,不管是竭泽而渔还是饮鸩止渴,他们统统在所不惜。政府能辞其咎吗?诚然,我们不能要求政府事必躬亲,甚至我们也不是要求政府保护放生的每一条鲤鱼,我们所期待的是黄河里的鱼苗能够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,我们期待放生者的放生不是给人提供猎物,我们期待捕捞者能够适可而止。这些显然不是仅仅靠宣传和自律就能做好的,从这个角度说,政府其实还有很大一篇文章可以做。
其实,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们也应该扪心自问。我们是处于放生者还是捕捞者的角色呢?当我们放生的时候是不是也仅仅满足于放生的那一瞬的欢愉?当我们可以捕捞的时候是不是也会不择手段利益最大化?摸骨断人往生何处的婆罗门与佛陀的比试

遍知有情众生的生死,不执着,善逝(趣向涅槃),明白四圣缔的人,我称之为婆罗门。

烦恼漏尽的阿罗汉,诸天、乾闼婆(注)及人都不知道他(她)的往生处,我称之为婆罗门。

王舍城中有位名字叫做婆耆舍的婆罗门,他只要触摸死人的骨骸,就能判断该人究竟往生天界、人间或地狱。有些婆罗门就带他到各个村落去,村子的人都围在他身边,大方付钱,请教他们已故亲人的往生处。

有一次,他们来到祇树给孤独园附近。他们看见很多人要前去听佛陀说法,就要那些人过来请教婆耆舍。但那些要去闻法的人却说:“婆耆舍知道个什么啊!我们的老师无与伦比,只有他才是究竟证悟的人。”并与他们展开一场激烈的争论。最后有一个人说:“好吧!让我们去应证一下,究竟婆耆舍或佛陀懂得多?”大伙儿就到精舍去。

佛陀知道他们的来意后,就吩咐一位比库分别准备往生地狱、畜生、人间、天界的四付骨骸,同时也准备了一位阿罗汉的骨头,然后把这五付骨头排成一列。婆耆舍正确判断前四付骨头的主人往生何处,但最后一付骨头却难倒他。佛陀便开口道:“婆耆舍,不知道了吧!我知道第五付骨头的主人往生何处。”婆耆舍请求佛陀教导他知道第五付骨头主人往生何方的技巧。佛陀建议他先出家,加入僧伽,佛陀才可能教导他。

婆耆舍就要他的婆罗门朋友等候他学会这种技巧。成为比库后,佛陀教导他观想人身三十二个部位。他遵照佛陀的指示,努力禅修,不久之后,就证得阿罗汉果。

当他的婆罗门朋友前来问他是不是学成功时,他告诉他们:“你们最好离开这里,我不再需要了解这种技巧了,我也不会和你们走了。”其他比库听他这么说,就去请教佛陀:“世尊!婆耆舍宣称已经证得阿罗汉果。真的吗?”佛陀说:“比库们!他当真明白世事万物的生灭,他已经是阿罗汉了。”

标签:

返回列表
Copyright 2019-2030 善心放生网 善心放生网 网站地图sitemap.xml tag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