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师开示

栏目分类:

超越基本规则:四正勤篇三十七道品讲义的新启示

首先,已经诞生的邪恶将被斩断。第二,未生之恶将不生。

第三,未生之善已生

第四,已生之善将增长

第一,断除已生之恶

学习佛法之前,虽然迷迷糊糊,心中常有邪念,但学习佛法之后,要以 "正确 "的观念和方法快速、勤奋地做事。首先要注意的是自己的心。如果心生邪念,就要立即断除。

日常生活中,人与人之间、人与事之间都要以平常心对待,以平等的爱心对待。人与人相处,有声有色:言为声,态为色。与人相处,说话要轻声细语;待人接物,态度要微笑温和。当然,有时难免有些人说话粗声粗气,待人冷漠无情,但我们还是应该要求自己,说话声音要轻柔,态度要温和,多以微笑待人。

我们不能要求别人,也不能拿别人说事。有时候,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话,自己却心领神会,心生怨恨和憎恶,这是不对的;有时候,对方说话粗声粗气,我们在心里责怪对方,这也是不对的,因为也许对方并没有心,只是受习惯的影响,习惯了大声说话。还有一些人看似非常冷漠,没有丝毫柔情的表现,但他们的内心可能隐藏着浓浓的爱意。我们不应该对他人的形式钻牛角尖,而应该时刻保持警惕,善待他人,不要整天对人对事发脾气、恨、爱、怒。

如果对人怀有怨恨、嗔恨之心,一定要断除,甚至要 "令其速断",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和松懈,这叫 "令其断已生之恶"。

第二,不生未生之恶

对于尚未生起善念的人,我们既然开始学佛,就要培养慈悲等善念。

如果我们能够以平等的爱心对待他人,那是最好不过的了,希望大家能够始终保持这种平等之心;如果我们还没有对他人产生邪念,也要始终保持不生邪念的心态。有的人在不熟悉的时候,礼貌相待,注重礼节,相处愉快;相处久了,熟悉了,就 "熟能生巧",不注重礼节了。忘记了礼仪,言语就会开始冲突,所以说 "恨由爱生": 所谓 "恨由爱生",一开始彼此客气,就能相亲相爱,但熟了之后,失去了客气的礼仪,就会产生怨恨之心。

因此,我们要保持初相识时的那种互敬互让,始终如一,不生嗔恨之念,这就是 "终不生恶念"--还没有生出杂念恶念,就不要让它萌芽,始终保持对他人平等而平凡的爱。我们要始终保持对他人平等、平凡的爱。

三、善生未生

对于还没有生起善念的人,既然已经开始学佛,就应该心存善念,培养慈悲等善念。

有一位会员把一位台北会员带回协会,这位会员对我说:"师父,我很感动,慈济团体真的很棒!我觉得劝人捐钱、响应行善很有意义,我会尽力去做,希望能加入慈济会员劝人捐钱行善的行列。但有一件事我想请教师父,不要让我去慰问病人,去看望穷人......"。我问他:"为什么?他回答说:"我很有爱心,但我怕看到病人,被他们传染。而且我听说会员必须帮助别人祈祷,我也非常害怕死人,所以我求师父答应我,让我不用参加这些工作。"

这位成员虽然有一颗仁爱之心,但还没有产生 "大慈大悲 "的善念。如果他能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,自然就会明白应该如何对待他们;如果他能意识到逝者也是自己的亲人,也有同样的慈悲心,他还会坚持拒绝亲近逝者吗?

因此,很多人虽然有爱,但还没有培养出 "同体大悲 "的平等之爱。对于这样的人,我们应该尽快鼓励他们培养博爱、大悲的善念。有很多慈济的会员,以前对病人和亡者很恐惧,但加入慈济组织后,在其他会员的行为鼓励下,渐渐地跟着大家一起去安慰病人,甚至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去供养和照顾病人;不仅跟着大家一起助念,还勇于为往生的人更换生者的衣服。这说明,只要修养好、训练好,自然就能生起平等的同体大爱和慈悲心。

所以我们说 "让善念未生先生"--让善念尽快生长;人生无常,不赶紧结善缘、发善念,更待何时?因此,我们要赶紧鼓励他人尽快培养 "悟大道、发无上心 "的爱心。

第四,增上已生之善

如果别人已经有了爱心,我们也要积极鼓励他继续有爱心。这不仅仅是一时的、短暂的爱心行为,还能使他们保持长期的、持续的发心,以成就菩萨道,即 "增长已生善法",不仅修习十善道,还能增长到精勤修习菩萨道的阶段。

这就是 "四正勤"。

超越基本规则:四正勤篇三十七道品讲义的新启示

标签:

返回列表
Copyright 2019-2030 善心放生网 善心放生网 网站地图sitemap.xml tag列表